SCOTT

人气指数:42 页面更新时间:2016-07-13 13:07
网站介绍

  SCOTT,是碳纤市场的,一直是轻量化与技术领导的代名词,它伴随运动员在比赛中夺下一次又一次荣耀。1958年,SCOTT成立带来滑雪杆的革命。随着爱达荷州太阳谷一个叫Ed Scott的天才工程师和滑雪运动员的一项技术上的创新,给滑雪运动带来了一次革命。Ed Scott把当时流行的竹子和钢材质的滑雪杆用铝来代替。这一项革命性的发明促成了一个新品牌的诞生-SCOTT,并且奠定了SCOTT为滑雪市场技术的地位。

  Ed Scott的初的发明作为公司的文化也为SCOTT品牌的成长和向新的领域拓展建立了基础。跟铝合金的发展比较起来,20年前,是铝合金大放异彩的辉煌进步时代,碳纤维的技术一直在传统的窠臼下无所发展。直到SCOTT 在这10几年来,专研致力于碳纤技术的突破与革命性的改革,才将碳纤车市场牢牢的巩固在自行车业界的顶端,SCOTT不仅是这10年来碳纤市场荣景的推手,当然更是这碳纤世代的!

  30年以前的传统碳纤生产技术,是用碳纤管再和金属接头年接而成,是有比当时的CrMo抽管车架轻强;但是碳纤和金属间的电位腐蚀问题一直无法完善的解决。后来进展到改用碳纤接头,改善了此问题,但是却新增了无法避免的转折处绉褶问题,限制了强度跟重量的发展。因为皱折会将应力集中,强度因而大幅衰退。且在近1-20年来,铝合金的高度发展,轻量化与强度,早就了碳纤维材质的运用。如SCOTT 2001的AFD Team Issue'980g的钪铝合金车架,其轻量和强度早已远远同期所有的量产碳纤车架品牌。自1993年SCOTT台前后避震全碳纤维一体成型原型车架,勇夺欧洲DH冠军以来,SCOTT就俨然是大家公认的碳纤教父,每年总有一些新技术,创新各碳纤领域的新制程,技术跟重量强度的标准。也赢得了“唯有SCOTT才能SCOTT”不可侵犯的盟主声誉。

  碳纤的技术发展,决定于“碳纤维规格“, “叠层设计运用”跟“制程“三大领域。 一、碳纤维规格:碳纤车架的强度主要来自于碳纤纱跟叠层设计,所以说可以设计出任何强度跟重量需求的车架。而单一碳纤纱的强度是在直线时是的,在织成纱,预浸成UDPP ( Unit-Direction Prepreg )布后,则可裁剪成不同的角度来达到车架侧向扭力的需求。所以说用越多层,越强的纱做出来的车架就越强。但若要考虑到轻量化, 强度跟刚性,碳纤纱的选用跟叠层角度设计就是决胜的关键了 !

  二、叠层技术:自SCOTT踏入碳纤复 ​​材领域以来,无不时时研究改善叠层的设计,来达到增加强度,降低重量的需求。藉由碳纤布的角度,型状可裁特性,SCOTT将以往一大张的碳纤布,已进化到分解成1-20张不同角度,更小的碳纤布扇形叠层设计,将需要强度的地方,依角度、形状跟数量来补强,而较不需要强度的地方,则完全将之取消乙节重量,可在轻量下达到BB扭力,下管下方强度且吸震功能杰出的车架。三、制程:CR1管对管接合技术-比一般碳纤车架轻50%,强度强60%。为了解决多年来的碳纤车架技术无法突破的瓶颈,Scott终于在苦力研发5年后,在2004年成功的推出CR1 Tube-To-Tube管对管接合技术。在叠层已无多少改善空间之后,SCOTT团队针对传统一体成型的绉褶问题而产生的重量跟强度的浪费问题,革命性的推出了CR1 Tube-To-Tube管对管接合技术。

  

免责声明:
此页是<SCOTT>的介绍页面,并非官方站点,我们收集于网络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。
如涉及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30日内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

网站资料
网站名称: SCOTT
网站栏目: 网站简介 网站链接
网站链接: www.scott-sports.com
收录查询: [百度收录] [360收录] [搜狗收录] [必应收录] [谷歌收录]
网页版本: Mip版 手机版 电脑版
本页链接: https://wang010389.honpu.com/